推广 热搜: 企业  手机  电子  上海  深圳  创业  互联网  电商  小型铝氧化机  用核武器 

十大神箭手排名:后羿未上榜,黄忠倒数,第一无人能及

   日期:2023-07-11     浏览:11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十大神箭手排名:后羿未上榜,黄忠倒数,第一无人能及我国古代有君子六艺的说法,其中射之一门尤为特殊,所谓君子无所争,必也射
 十大神箭手排名:后羿未上榜,黄忠倒数,第一无人能及
我国古代有君子六艺的说法,其中“射”之一门尤为特殊,所谓“君子无所争,必也射乎,揖躟而升,下而饮,其争也君子”。射艺不仅仅是君子相争的优雅手段,在后世的演变之中也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军事技能。
 
因此,“神射手”这一称谓,不仅仅是对技术的肯定,也是对善射者综合能力的崇高尊谓。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,有此殊荣者不知凡几,但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,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古代神射手的排行榜前十。
 
第十位:虎将刚侯——黄忠
《三国演义》作为民间流传甚广的文艺作品,其中武将实力的对比历来为人们乐道。在将星云集的时代中,黄忠虽然年纪老迈,但仍凭借一手射术为人们所称道。
 
黄忠生平大战无数,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自然是长沙与关羽的大战。此战两人一共交手三个回合。
 
第一回合两人均用大刀,不分胜负;第二回合黄忠战马失蹄,关羽为公平起见,让黄忠换马再战。由此可见,至少在罗贯中看来,黄在公平对决时,黄忠的实力与关羽不相上下。
 
等到第三回合,迫于韩玄的压力,黄忠用上了自己的射术。在两次空弦提醒的情况下,黄忠一箭射中了关羽的头盔。可以说,如果用上骑射本事,黄忠要想取关羽性命可谓易如反掌。
 
后来黄忠追随刘备,被封为五虎上将,拜刚侯,破定军山,老当益壮,也留下了一段佳话。
 
第九位:小李广——花荣
花荣在《水浒传》,是天英星转世,位次排名第九。他凭一手好箭术在梁山好汉中力压群雄,称“小李广”。被称为梁山八骠骑之首。
 
赞诗称花荣:“百步穿杨神臂健,弓开秋月分明,雕翎箭发迸寒星”。足见其箭术造诣。
 
在梁山好汉大大小小的战役之中,花荣之箭屡立奇功:吓退刘高士兵,救下宋江、大战秦明,一箭中其盔缨、攻打祝家庄时,射落指挥灯。后期征伐平叛,死于花荣箭下的大小将领不知几何。
 
梁山善射者众多,燕青、张清都是个中好手,花荣却能在其中脱颖而出,足见其技艺高超。
 
第八位:域外护主——甘父
东汉时期,为护送张骞出使塞外,汉武帝下令,在举国之中挑选武士一百,作为大国使者的护卫。甘父就是他们的首领。
 
甘父骁勇善战,尤其一手箭术天下无双,在张骞出使西域的途中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彼时匈奴想要破坏汉朝的外交,暗中勾结西域诸国,企图围杀使团。
 
在追兵重重的情况下,甘父一次次击退了匈奴的进攻,但无奈势单力薄,不幸被匈奴俘虏。后来匈奴内乱,趁此机会,甘父盗马夺弓,一路冲杀掩护,击杀无数匈奴士兵,保卫着张骞逃出了匈奴境地。
 
尽管脱离了魔掌,但归汉一路上大漠荒芜,二人风餐露宿,饥寒交迫。如此境地下,甘父一人一弓,以射杀天上的飞鸟为食,护送张骞返回了长安。
 
此时距离张骞出使已经13年,当初的使团也只剩下张骞与甘父两人,可以说若无甘父的贡献,汉朝的西域外交极有可能胎死腹中。
 
甘父以一人之力,面对西域诸国的绞杀,仍能逃出生天,又在山穷水尽之时,凭借射术夺得一线生机,可以说是技艺惊人了。
 
第七位:落雕总督:斛律光
斛律光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著名将领,可称北齐的军事柱石,在于北周二十余年的大小作战中几乎无败绩。北周皇帝宇文邕攻克了北齐,也不得不承认,若斛律光在世,自己不能至此。
 
斛律光不仅是军事谋略的大家,在个人武艺上也是出类拔萃,尤其擅长弓箭。
 
史书记载,他年少时就长于骑射,以武功闻名于世。在与皇帝高澄的一次出游巡猎时,天边突现一只巨鸟,翼展庞大,气势惊人。
 
 
见此怪鸟,旁人惊怖不已之时,年少的斛律光纵马上前,张长弓,搭羽箭,弦响而鸟落,正中巨鸟脖颈。那巨鸟翻滚而坠,形似车轮,众人一瞧尸体,原来是一只巨雕。在场的人无不赞叹斛律光射术精湛,武艺高强,从此“落雕总督”的称号便流传于世。
 
第六位:蒙古第一射手——哲别
众所周知,蒙古军队以骑射精湛闻名世界,能在其中脱颖而出的神箭手,自然是万里挑一。在蒙古族的骄傲——成吉思汗的开拓史中,就有这样一个绕不开的名字——哲别,在蒙语中就是“神箭手”的意思。
 
哲别被称为成吉思汗帐下“四犬”之首,有“蒙古第一猛将”之称。早年部落斗争时,他就曾射伤成吉思汗的脖颈,一代天骄几乎毙命。后来归顺黄金家族,哲别屡立战功,战场之上敌人闻风丧胆。
 
哲别出生于草原,从小就对箭术痴迷,几乎到了弓不离手,人弓合一的地步。史书记载,他精于射术,平时以射击飞动中的碗作为练习。曾于战斗中,空手捉住敌军射来的无箭头的箭,搭上弓射去,竟能穿透敌方主将胸甲,取人性命,其精准与力度恐怖如斯。
 
第五位:飞将军——李广
李广是西汉的名将,他身材高大,臂展舒长,形似猿猴,射艺天赋异禀。在与匈奴的战争中战功赫赫,匈奴心生敬畏,凡有战事,必将李广的动向奔走相告。
 
史载,一次战斗中,汉军被三个匈奴骑兵射杀了几十人。军士传报李广后,他说:“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者”,于是他亲自披挂上阵,与匈奴的三名射雕手展开了追逐战。
 
李广以一敌三,在马背上张弓搭箭,箭疾马快。两边互射之下,只见箭只飞舞。一番激战后,李广射死两人,活捉一人,自己却毫发无伤,在场军士无不震惊。
 
 
史书中不止一次记载,李广凭借一张弓箭接连射杀敌将,从而震慑敌军,令之逡巡胆怯,等到了援兵到来。他过人的军事胆识是其一,但其高超的箭术也在此被赋予了极高的战略意义。
 
李广史称“飞将军”,历朝历代都有不少人写诗作文称赞他武艺高强,射术盖世。其中卢纶所写的,脍炙人口的“平明寻白羽,没在石棱中”就是他的故事。
 
在一次夜间出猎时,李广突觉背脊发凉,似有危险到来。于是取下强弓,环顾四周。见一处草丛摇动,发出窸窣声响。月黑风高之下,似有猛虎蛰伏。
 
于是他拉满强弓,向彼处射去。第二天一早去寻箭只,才发现昨夜所射的不是卧虎,而是一块巨石,而那只箭,也已经没入了石中。
 
第四位:天子箭——李世民
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文治卓然,本身也是箭术高手,可以说是历代皇帝中武力值的佼佼者。
 
李世民排行第二,本无权承袭父亲爵位,因此,他从小被当成武将培养,接受了大量的训练。其父李渊也是箭术高手,在娶亲之时留下了“雀屏中选”的成语典故。家学渊源之下,李世民的箭术水准也日益精进,水涨船高。
 
李世民臂力非凡,连所用弓箭都与常人不同,规格巨大,“制倍于常”。史书记载,在征讨刘黑闼的过程中,“有一突将,勇壮绝人,直冲太宗,刃将接,太宗以天策上将大箭射之,中心洞背,应弦而毙。”
 
 
面对强猛刺客的突袭,李世民手持“天策上将大箭”,临危不惧,一箭洞穿了一个成年人的躯体,可见弓力强劲。李世民所用的箭叫做“四羽大箭”,据说全力射出时,可以穿透四张门板,可以说是十分悍勇了。
 
在历史记载中,李世民在秦王时期,在战场上凭借弓箭取胜无数,除了应对刺客,点杀敌将、突击掠阵、掩护撤军等不一而足。他曾对尉迟恭说:“吾执弓矢,公执槊相随,虽百万众若我何!”而他的战绩也证明了此言非虚,身为帝王,却有骁将之姿,其勇壮也如此。
 
第三位:射艺传承——纪昌、飞卫
纪昌、飞卫两位既是师徒关系,技艺也在伯仲之间,因此将他们二人并列于此。
 
古时有位著名的神箭手叫做甘蝇,传说他持弓狩猎时,飞鸟走兽都是应声倒地。飞卫就是他的弟子。
 
纪昌有心学习射箭,于是拜入飞卫门下。此后他按照飞卫所说,坚持训练,做到锥子插眼也能不眨眼、看虱子如看车轮一般大。最后做到能够一箭洞穿悬于丝线上的小虫,而丝线不断,达到了箭术大成。
 
而在此之后,纪昌觉得自己射艺已经天下无敌,只有师傅能与自己比较,于是决定除掉飞卫。最终两人在野外相遇,霎时间拔弓对射,每一根箭都在空中对撞。
 
最后飞卫箭只用尽,而纪昌仍有一箭射出,千钧一发之际,飞卫用路边的荆棘拨飞箭矢,二人平手。此战之后,两人相拥而泣,结为父子,并决定再不教授他人射艺。此种神乎其技的手法也就此失传。
 
 
第二位:三箭定天山——薛仁贵
薛仁贵是唐朝初年的名将,数十年间大小征战无数。贞观末年,薛仁贵投身军队,随从唐太宗李世民征伐高句丽。薛仁贵在战场上的骁勇无双,建功拜爵,此后薛仁贵开启了他的传奇生涯,大败九姓铁勒、击破突厥、平定高句丽。
 
薛仁贵尤其擅长射箭,强弓劲矢不在话下。早年穷困之时,他便以射雁为生。其生涯中最富盛名的事迹莫过于“三箭定天山”。
 
当时天山附近的突厥叛乱,纠集了十余万人,以天山险要之地为依托,与唐军僵持作战。
 
薛仁贵奉命讨伐,敌军派出十多位将领迎战。薛仁贵挺戟纵马,一将驰出。在面对敌人冲阵时,为震慑敌军,他从马鞍下取出震天弓,搭上穿云箭,气势汹涌,拉弓如闪电。
 
三箭连发之下,敌军带头的三位将领应声落马,薛仁贵却是气定神闲,尚未刀兵相接,便已死三人。敌军见此情景,心生恐惧,一片哗然,军心溃散之下,奉关投降。唐军苦战多时的天山就这样被轻松拿下。
 
全军将士兵不血刃,欣喜若狂,薛仁贵名声大震,时有军歌传唱:“将军三箭定天山,战士长歌入汉关。
 
“三箭定天山”也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抒壮志,洒豪情的一大典故。
 
第一位:箭神——养由基
养由基,生于公元前7世纪,楚国名将。后世形容神箭手“百步穿杨”,而他正是这一成语的起源。在一次与人射箭的比试中,他在百步之外正中杨柳叶的中心,在场者无不惊为天人。
 
 
养由基力大无穷,“常蹲甲而射之,贯七札,人称神”。战场上所用的铠甲,他能够用箭射穿七层,当时的人们认为他是天神转世。他也曾把石头当作犀牛,将整支箭射了进去,力度比起李广射虎更胜。
 
他对弓箭轨迹的把握也非比寻常,不仅射箭时随心所欲,无一不中,在面对箭只射来时,他也能够空手接住,不受其害,甚至能够在决斗中口接飞箭。
 
《左传》中曾记载:成公十六年,晋楚于鄢陵展开战斗。晋国将领吕锜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。楚共王大怒,召见养由基,给他两只箭,让他去射吕锜,养由基一箭就射杀吕锜,拿着剩下的一支箭向楚王复命。世人称他“养一箭”,意为一箭便足以取命。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新闻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新闻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冀ICP备19001344号